古羽小说网 > > 蝶舞宋疆 >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三十三章 南下求粮

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三十三章 南下求粮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两日后,墨鱼号平安返航。这次出去,不仅是试航,其实也有着出海捕捞的任务,毕竟墨渔坊真正的用意,便是用于海上捕渔,如果能够在试航过程中,带回大量的海错,将有助于缓解即墨如今的粮食短缺问题。

墨鱼号的初次出海航行,虽然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意外,但大体上没有大问题。担任此次试航任务的船长与水手,总计有五十多号人,其中有一些是有着长期捕渔经验的渔民。即便如此,如此一艘有着二十丈长的巨船,五十多号人仅仅是刚刚能够驱使。只是能找到的,愿意担任此次试航任务的,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人,加之一些精挑细选,人数就更少了。再者由于初次试航,必定危险重重,愿意冒此风险的人,也在少数。若不是薛家与钟家、高家商议后,花高额报酬应征,来的人甚至更少一些。

俗话说得好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,还是很快凑齐了一支五十多人的队伍担任此次墨鱼号的试航任务。

当墨鱼号这艘海船张开巨帆迎风驶向大海的时候,就如同巨人向大海发起一轮新挑战,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类,向大海发出的挑战。大海一直以来对于人类而言都属于陌生、危险的领域,人类难以轻易征服之地。而今,却要在即墨百姓的共同努力下,去探索这个近在眼前,而又不熟悉的邻居。

老船长陈大庆不愧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船夫,虽然曾经只是一名小渔船的水手,但许多年的经验,即使用在墨鱼号上,也错错有余。唯一需要的,便是将曾经的经验,稍稍做出一些改变,以适应现在的墨鱼号。但这也终究花费不了陈大庆的太多精力,出海没多久后,他就已经对墨鱼号的一些性能有所了解。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帆船动力都来自于风力,大同小异,要注意的仅仅是大船的转向与视野问题。

当墨鱼号出海半天后,便已经驶出了胶州湾,到达了真正的大海,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,偶有的波涛巨浪,船上的五十多号水手都有着一股壮志豪情。他们出发前便被薛慎安排人给他们宣扬了一番航海的精神,这也是薛子墨在那本墨渔坊建设方案书中提及的,如何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建议中有所提及,其中讲到了如何提高工人工作的主观能动性,积极性,荣誉感等等。在薛慎看来,这就如同大军出征前的鼓舞士气一般,只是很少被人们用于日常劳动中,或许是这个时代人的一种阶级观念影响,使上层人士不会太在意底层劳动人民的精神意志,他们只要动用他们的权势,尽力压榨底层百姓为他们创造财富即可。

当薛慎看到薛子墨的这番建议后,对自家儿子能有如此深刻的认知而感到自豪,自家儿子是真正明白了治世之理,能想到底层百姓的利益,便不是一般饱学之士所能想到的。

大多数的饱学之士,往往也仅仅懂得站在当权者的一面去调动底层百姓,而从未想过,如果能够站在底层百姓的角度去调动他们的主动性,积极性,那么无论是行军打仗,还是治理国家,都将事半功倍。

盛世大唐皇帝曾有一句名言:水能载舟亦能覆舟。可见百姓的力量是如何之大,若是能够真正调动起这股底层的力量,那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,国家想要被外部灭亡,都将是一件不可能的事。自古以来,强大的王朝,都不是从外部被灭亡的,而是内部的矛盾,才是灭亡这个国家的真正原因。大秦非是被外族灭亡,而是被秦帝国内部覆灭,大汉、大唐,亦是如此。

大宋朝堂当权者们,若是有我儿一半的认知,怕也不会让宋朝子民遭受外夷的屈辱践踏了吧。薛慎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如今龟缩在秦淮以南的宋朝,深深叹息着。

墨鱼号上除了备齐两日多的饮用食物,还有用于捕渔特制的大网,这些特大号的渔网,都是赶制的,毕竟曾经都没有用过如此巨大的渔网,对于织造,也是难度不小。

为了能让渔网迅速沉入水底,渔网上绑有巨大的铅块,由于其重量惊人,撒网都无法由人力完成,而是船上有专门设计的吊杆抛甩出去。

由于是第一次操作,众人对这些新奇的器械都充满好奇心,在一阵熟悉之后,于第二日回航之前,在风浪较小的时候,船上的水手进行了捕捞作业,当那足足散开来有九丈之宽的大网沉入水底后,大家都趴伏在船沿上好奇地等待着,过了一时半刻,才在指挥之下,几个水手一齐用力转动绞盘将大网收回。

当绳子收到一半的时候,众人只感觉手上力道一沉,船体都被轻微地拉偏了一点。在短暂的惊疑过后,船上人员顿时开始兴奋起来,加大力气转动绞盘起来。

一个时辰后,当船上人员看着铺满船舱的大小海错,大多数的海错他们都未曾见过,颜色各异,奇形怪状,有些异常漂亮,有些却奇丑无比,有些凶猛非凡,有着长长的骨刺,有着成年人大小的体格,足足令人看傻了眼。

还好,出海之前,大家都有接受过“培训”,海中的鱼类动物,虽然长得可能奇形怪状,但却依旧属于普通动物,非是什么海怪,只是需要担心一些鱼类可能会有攻击性,或者自带毒性,也都让水手们做好了防护措施。对于未知的海中生物,他们都被要求将其全部带回去,对于不知道能否食用的海错,一并会有薛家派人将其带一部分回去做试验,确定其可以食用后,再将其列为可食用海错名单。

这些事情是跟随薛子墨的那些个孩子在做的,试验的方法也并不复杂,只要将其给其他动物食用,是否会有病变即可。

当墨鱼号在两日后回到红岛墨渔坊港口的时候,等候在这里的人才算是真正兴奋起来。墨鱼号圆满试航成功,并且带回来上万斤的海错,那铺满船舱的海错,看傻了人们的眼睛。虽然有太多的海中生物他们还不清楚能否食用,但只要等上几日,便会知晓。东家已经有了处理方法,今后即墨的百姓,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,这才是他们真正开心的原因。至于如何烹饪,对于吃货民族而言,这都是早晚的事,只需要一定时间,就会有无数特色风味烹饪的海错呈上人们的餐桌,成为真正的海鲜大餐。

薛慎等人自然早已回到了即墨,等在这里的人,迅速将此事上报给薛慎。当薛慎将消息告知于王伦时,王伦忍不住叹息道:“薛大人,你手下可真是人才济济啊,一个小小的即墨,竟能够在短短时间内造出一艘如此巨船,哪怕是朝廷举国之力造船,其效率也是比之不及的。”

“哈哈,过奖了,王军师,这都是当地百姓的功劳,我只是组织发起而已,若是没有这些百姓的辛勤劳作,哪有我薛慎什么事。听下人来报,这次墨鱼号航行平稳,只可惜没有遇上大风暴,不知若是遇上,能否抵抗得住。”薛慎略带可惜道。

“此次墨鱼号试航,可谓是收获颇丰,不仅航行一切顺利,更是带回了满船的海错,这些海错,薛大人可有解决办法没有?”王伦如今并不着急于运粮一事,见到了如此大的墨鱼号,他对运粮一事,已经有了不小的信心,现今只是一些时间问题。

“犬子的一帮随从已经在处理此事了,只要经过一番试验,就可以辨认可食用的海错,到时会将其列一个食谱,并由画师将海错形象绘画下来,制成一本海错大食谱,普及即墨百姓海错食用。百姓只要经过一番适当的引导,对于海错的抵触,就会慢慢消失,将来若是能够将海错做成一道道鲜美的菜肴,那也算是为天下人贡献了新的食粮了。海中食粮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,天下百姓也将可以免受饥馑之苦……”

“薛大人此举,可谓是不世之功,造福万民之举啊,必定能够名垂千史,为万人所敬仰。王某在此先替天下百姓谢过薛大人了。”王轮道。

薛慎谦逊一番,与王伦互相讨论了一番今后南下运粮事宜的细节。如今虽然有了一艘墨鱼号,但远远不够,即使拥有九艘巨船,也不是想去运粮就可以去的。若是宋朝不肯借粮,此去便是空话。即使顺利运回了粮食,远在临淄的大军想要拿到粮草,也将路途遥远,困难重重

“王军师若是想要南下运粮,薛某认为,可以先派人南下与宋国朝堂议定此事,而且此事也不可大肆宣扬,保不齐朝中亦有投靠金国的奸臣告密,令此事难行。若是能说服宋国皇帝,让其以百姓或者某些抗金义士名义筹款捐粮,反而是一件更为可靠之举。只是到时你们的大军,必须退守一部分回到莒州,此地有山川为险,水道纵横,更与临淄地界相邻,是你们进可攻,退可守的最佳之地。莒州有一处日照县,那里是天然的港口,海上运粮船队可在日照停靠,只需避过海州的金人舰队即可。那里距离宋朝临安府亦近不少,更是可以减少运粮时日。”

“而今你等也已知晓,想要将金人赶出山东,非一朝一夕之事。金人终究势大,连宋朝都不敢轻易触其虎须,单凭我们山东百姓,难度之大,不可想象。你们义军能够在金人反应过来之前,打出如此大的胜仗,实属不易。薛某实在不希望看到义军三十多万汉人,一朝惨死在金人的刀下,那可是三十多万英魂啊。山东百姓不多了……”

王伦点点头,他也知道,一路从沂州攻打至益都府,一路上看到的,尽是荒芜的土地,许多荒废的村子里,依旧残留着昔日战火燃烧过后的残骸。山东大地几经金人屠戮,早已人烟凋敝,没有个几十年的修养生息,不可能恢复到往日的繁荣。

家人失散逃亡的经历,历历在目,当年金人大军南下,洗劫山东各州县,宋朝大军望风而逃,各州县不得已开城投降,一旦守城将士略有抵抗,便会招致城池攻陷后的屠戮。令得当时宋朝的守城官员都不敢据城而守,生怕到时落得全城百姓尽遭屠戮,只希望开城投降之后,还能多活下来一些百姓。

只是虽然少了屠城的后果,但是金人进城后,依旧免不了一番劫掠,搜刮粮食,征掳汉人壮丁,抓捕汉人女子奴隶,城中百姓伤亡十之七八。至于乡野之地的百姓,更是片叶难存,金人甚至将躲到山中的百姓亦搜捕出来,充作汉奴,当年凄惨之状,可谓触目惊心。

商议一番之后,既然薛家已有运粮之法,王伦便决定带着奏表,孤身前去一趟临安府,只要宋朝愿意出粮,那赵开山的三十万大军的粮草问题,便可迎刃而解。至于回去与赵开山商议退军回守莒州一事,还是先等宋朝一行回来之后,再做商议吧。

决意已定,王伦便与薛慎商议何时乘坐墨鱼号前往宋朝,毕竟如今想要潜入宋境,陆路艰难险阻,不知何日,只有海上才是最为便捷的。

为了此行,薛慎特意秘密训练了一批水军,以及暗中打造了大量的器械,多为弓弩。毕竟此番去往南宋,难保不遇上金人舰船,若是被撵上,也好有一番自保之力。三日后,薛慎秘密安排水军接管墨鱼号,从胶州湾出发,一路南下,载着王伦和陆莳两人,带着奏表,前往宋朝求粮去了……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