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羽小说网 > > 网游之帝国争锋 > 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

第六十三章 被历史淹没的人才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
待俞大猷离开之后,李诺才终于有时间舒缓一下兴奋的心情,同时又略微有些担心的查看起了俞大猷的属性,以免被人才卡影响,不能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俞大猷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俞大猷(1503年-1579年),字志辅,又字逊尧,号虚江,晋江(今福建泉州)人,明代抗倭名将,军事家、武术家、诗人、民族英雄。

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,战功显赫,他所率领的“俞家军”甚至能将敌人吓退,与戚继光并称为“俞龙戚虎”,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。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,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,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,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,仍旧力打击倭寇。

俞大猷用兵,先谋略而后征战,眼光远大,不贪近功。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,所到之处屡有大功。俞大猷创立兵车营,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。官授平蛮将军,死后被追谥为武襄。著有《兵法发微》、《剑经》、《洗海近事》、《续武经总要》等军事、武术作品,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《正气堂集》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历史上有俞大猷这个人,但是如果提起戚继光,那肯定大家都如雷贯耳,翘起大拇指说道:“戚继光,抗倭名将,民族英雄!”但殊不知,在同一时期,还有一个抗倭英雄,那就是俞大猷。

明代中期功绩卓著的抗倭将领,以戚继光、俞大猷为最,不过单就戚余比较,则戚继光显然名声更大,亦更为当时后世看重。尤其到了当世,戚继光已成民族英雄,历史书籍但凡论抗倭必大书特书戚继光。俞大猷则沦为装点性质的陪衬角色,成了夺目红花一旁的绿叶,并未给俞大猷一个公正的定位。

实际上,俞大猷与戚继光齐名,并誉“俞龙戚虎”,“俞家军”声望也不在“戚家军”之下。按常理说,俞大猷的历史地位不应低于戚继光,二人至少应该得到相等的待遇。而且严格来说,俞大猷的抗倭功绩应高于戚继光。

俞大猷和戚继光两人,在出身、经历、业绩、著述上均大体相同。二人都出身武职世荫家庭,俞世职百户,戚世职千户,戚起点稍高于俞;都毕生军旅生涯,转战南北,主要功绩都是抗击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,为东南海疆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,两人都立功塞上,为大明朝铸就钢铁长城立下不朽的功勋;都治军严明,卓越善战,俞家军、戚家军齐名;都是兵器发明家;最后均位居左都督,戚进阶少保,秩位较俞稍尊;都好读书,学识渊博,著述甚丰,不仅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,还精通诗文,乃文武双的儒将。此外,二人都是武术家,同为南派武学一代宗师。

从战绩上来说,两人在东南抗倭、塞上御虏都颇有建树。

在与倭寇的战斗中,论经历的战斗次数,歼敌数量的多少,这样的硬指标,俞大猷还是超过戚继光很多,抗倭功绩无人能及。

在北方御敌上,戚继光在镇十六年,加固边墙,筑建墩台,修险隘,练兵马,整器械,开屯田,积钱谷,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战术,屡败入侵之敌,所以边备修饬,蓟门宴然。继之者,踵其成法,数十年得无事。

俞大猷一生的戎马生涯,比戚继光更有传奇性。他曾在广西反击安南黎氏的入侵,“追战数日,生擒子仪弟子流,斩首千二百级”;只身平定过海南岛的叛乱,“大猷乃单骑入峒,与黎定要约,海南遂安”;他又击退过山西边境的游牧强敌,平伏过广西山贼,使“百年积寇尽除也”。故致仕时,朝廷评价“才猷兼茂,忠赤独怀,历仕三朝,身经百战,经营四十七年,斩馘二万五千余级,功在边陲,裒然为诸将之首。”

俞大猷长于水战,常在水上歼灭敌人,戚继光精于陆战,惯在陆路追剿对手;俞“老成持重,功收万”,戚则“飙发电举,屡摧大寇”;俞一生百余战只有普陀山因天时,金山卫因人少受挫,却屡受掣肘,有功少赏不赏甚至受贬问罪,戚继光则经乎百战,除岑港进攻经年不下受罚以外,几乎未闻败绩,故仕途顺利,扶摇直上。从当时看,戚百战百胜,屡摧大寇,是为功高,从后世看,俞首倡水战,提出一整套海防战略,发明楼船,被誉为“华夏海军创始人”,影响则更为深远。

《明史》对俞、戚的治军做了比较,评论道:“继光为将号令严,赏罚信,士无敢不用命。大猷老将务持重。”俞大猷的上司谭纶在平海卫后给俞大猷的信中则说:“节制精明,公不如纶;信赏必罚,公不如戚;精悍驰骋,公不如刘。”《明史》本传和谭纶的这二段评论是很中肯的,活脱地勾画出这二位抗倭名将的真实形象。

而后人对俞大猷的误解一定程度来源于对谭纶此话断章取义的理解,实际上谭纶的话还有重要的后半句:“然此皆小知,而公则堪大受。盖诚似霍子孟,任如诸葛亮,大似郭子仪,忠似文文山,毅似于肃愍。可以托六尺之孤,寄百里之命。”将俞大猷与霍光、文天祥、于谦等相提并论。

而除了这个误解,当然也有其他原因连在一起造成的。明代重文轻武,军事上的胜利一般首先是当地抚督的功劳,其次才轮得到带兵的武将,得胜之后,上奏章是文官的事,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吹嘘,而武将的战功因被冒领而一笔带过是常见的事,反过来,如果战事失利,文官则可以用很具体的理由把责任推到武将身上。武将要保住自己的部分功劳也容易,只要投靠某个大员,成为其党獠或至少与其同利即可,所谓“朝中有人好办事”。

可惜俞大猷为人正直,“以古贤豪自期”,既不迎合权贵,也不讨好上司,且坚持原则,不如戚继光圆滑变通,遭到嫉恨和排挤在所难免,功劳被抹杀还是小事,有权势者因其不肯逢迎,不愿投入自己的怀抱,更欲除之而后快。为此俞大猷曾经多次被问罪,只不过战事紧急,实在需要如他这样的将才,才免于牢狱之苦,甚至杀头的横祸,一次次重新出山为那些战败将领收拾残局,“戴罪立功”。

就是因为这些不公平的因素综合起来,造就了一代名将淹没在历史之中,不被世人所知,可谓可敬可悲可叹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姓名:俞大猷,表字:志辅,籍贯:明代晋江

等级:ss级,职业:武将/大师级武师/大师级发明家,住址:白虎郡虎口县诺国诺城

基本属性:

统率:99,武力:98+2,智力:93,政治:72

个人称号:

俞龙戚虎:俞大猷、戚继光专有称号,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10%,与倭寇战斗时所属部队战斗力提升50%。

个人装备:

少林棍。

天赋特性:

水神:群体被动技能,担任水兵部队首领时,可提升部队属性30%。

步兵精通:群体被动技能,担任步兵部队首领时,可提升部队属性20%。

骑兵精通:群体被动技能,担任骑兵部队首领时,可提升部队属性20%。

战车精通:群体被动技能,担任战车部队首领时,可提升部队属性20%。

武术精通:精通各派功夫,可传授荆楚长剑、太祖长拳、少林南拳、杨家枪、俞家棍,战斗时提高个人攻击力10%。

绝世猛将:武力惊人,勇冠三军。战斗时可面提升个人战斗力20%,担任部队首领时可面提升部队士气20%,降低敌方部队士气10%。

兵器精通:精通各种战争器械,擅长兵器发明。

练兵:练兵达人,训练士兵时,部队经验获取速度提升50%。

忠诚:忠诚许国,老而弥笃。无论什么情况,都不会背叛,光明磊落,任劳任怨。

俞家军:可征召90级特殊兵种俞家军,俞大猷专属部队。

兵车营:可征召90级特殊兵种兵车营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俞大猷的属性简直华丽的要命,如果不是诺国已经有了李存孝这个在武力上更加逆天的数据,俞大猷简直就是诺国第一武将了。

虽然在武力上不如李存孝,但是若论综合属性,李存孝属于将才,而俞大猷则属于帅才。四维属性,有三个达到90以上,统率和武力更是近百,乃是名副其实的文武才,尤其是武力在定居诺国之后,由于五禽戏的加成,达到了ss级。

这里李诺忽然想起来了,俞大猷加入诺国给诺国带来的声望和综合国力指数加成,竟然和蹇叔、百里奚这两个s级的人物是一致的。看来系统是按照原始属性加成的,并没有按照加成后的属性算,亏了亏了。

如果说在四维属性上除了武力不那么华丽之外,当然是说的与李存孝相比,现目前的俞大猷,能够超过他的武将已经不多了。在天赋属性上更是华丽的一塌糊涂,算上个人称号的话,俞大猷竟然是有十二个天赋特性,要知道李存孝这sss级的金字塔存在,都比他少了五个!

“俞龙戚虎”,说的就是明朝抗倭英雄俞大猷和戚继光,龙在前,虎在后,在华夏历史上,从南北朝时期,虎的地位就逐渐下降,龙成为皇帝的象征,虎代表的是军队;再加上左青龙右白虎,古代更是以左为尊,这也在某个方面说明了当时俞大猷是强于戚继光的。

不过,诺国怕是难以对上倭寇这种华夏儿女共愤的敌人了。

在三个或者四个兵种的技能上来说,俞大猷可谓是才了,只是因为他在水战能力上的突出,才掩盖了他在步战和骑战上的能力,俞大猷乃是实实在在的才。

俞大猷五岁读书,十五岁中文秀才,29岁因父亲死,家境困难,投笔从戎,继承祖职百户。他用心学习骑射之术,从李良钦学荆楚长剑,赵本学又把家传太祖拳授予他。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十月,参加武科的乡试以箭射及《安国军之道》得第五名,中进士。他的剑术、射术、拳术可谓天下无敌。他敢于单骑简从深入敌境,靠的就是他过人的武艺。

俞大猷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,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少林拳,现称南拳,突显与少林拳之差异。他传下荆楚长剑、杨家枪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。

尤其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棍法回传嵩山少林之事。嘉靖四十年,他造访少林寺,发现少林棍术“已失古人真诀”,“择其僧之年少有勇者

你现在所看的《网游之帝国争锋》第六十三章被历史淹没的人才只有小半章,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:()进去后再搜:网游之帝国争锋

投推荐票 /    (快捷键:←)上一章 / 章节目录 / 下一章(快捷键:→)    / 加入书签
章节有误,我要:报错
X
Top